雕琢完美不為什麼,只為了自己

2013年,我為了IC之音的廣播單元「台灣博物館巡禮」而親訪「陳逢顯毫芒雕刻館」,那是一次非常珍貴的工作經驗。

陳逢顯,照片來自陳逢顯毫芒雕刻館臉書粉專

前往採訪之前,我就知道毫芒藝術家陳逢顯在米粒上繪製山水、在白髮上書寫詩句、在蒼蠅翅膀上寫字、做出比針孔還小的動物雕像⋯⋯但一踏進館舍,看見那些報章雜誌上的作品真實陳列在眼前,心中迸發的震撼和感動,筆墨難以形容。他說:

「努力克服技術和素材的瓶頸,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,我滿心雀躍,非常地高興。」

陳逢顯的台灣米「日晷」
長0.5cm、寬0.3cm

九年過去了,陳逢顯66歲,依舊在毫芒創作之路上持續耕耘,日前參加法國天文學會舉辦的「世界最小曰晷」比賽,以長0.5cm、寬0.3cm的「米日晷」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。看見他在臉書上發表輕描淡寫的短文,更是令我感佩且嘆服——感佩他三十年來始終專注於創作,嘆服他在寂寞又微小的毫芒領域中,早已走出一條真正廣袤無邊的道路。

創作的成就感,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讀者、觀眾或聽眾。當關注和流量減少時,難免會感覺低落;有了正面回饋,自然會帶來相同比例的快樂。然而,那往往都是把主導權交給其他人,如果創作時沒能真正享受其中,這條路必然難以長久。

有了這樣的體悟,我就更能理解「做自己認同且喜歡的事」有多麼重要,因為唯有真誠地面對自己,才能真誠地面對世界。

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倦怠停更三個月,最新播出的一集才有點哀怨地說「都沒有人來留言⋯⋯」就發現有粉絲留了一大篇:

「前陣子想要學習日文,意外發現這個頻道,雖然是跳著選集數,也默默的聽了好多集,內容都很好,每集都聽的很開心,主持人們很幽默,笑聲很有感染力🤣從中也可以吸取到一些日文,不是一板一眼的學習,很棒的是可以知道很多日本作品,反正就是不無聊啦~🍻」

昨天官方社群裡也有粉絲說「謝謝立萍跟冠豪錄了新的日文情境小劇場,我都在哄小孩的時候聽,蠻放鬆的又可以學日文」,真的讓我們超感動!:)一直都覺得學習的方法有千百種,無論要選擇什麼平台、哪位老師、何種教材,只要是適合自己的,那就是個好方法,所以我幾乎不刻意指名推薦,也不會輕易給予負評,當然也抱持著同樣的心情做節目,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市場,以及自己的受眾。

快樂真的很重要。如果只是想方設法取悅世界,到頭來終究無法取悅自己,與其耗費時間在關注他人、互相比較、抱怨「到底那個人憑什麼」,不如專注在自己身上。這絕非自命清高,當然我也不想孤芳自賞,不是為了大紅大紫,而是希望能夠在小小的領域中找到自己,也找到懂得自己的人。

陳逢顯的新聞提醒我一件事:永遠不忘初衷,時時回歸創作本質,就像他那樣對作品近乎苛求,精雕細琢出屬於當下的完美,不為什麼,就只為了自己。

當然啦!說了這麼多,本節目還是非常膚淺又俗氣,相當需要窩心的回饋,歡迎蘋果用戶盡情用留言取悅我們囉!🤣

手刀五星⭐⭐⭐⭐⭐點起來:

❤️夫妻純聊天 Apple Podcast頁面

❤️日文情境小劇場 By夫妻純聊天 Apple Podcast頁面

❤️音樂人間觀察室 By夫妻純聊天 Apple Podcast頁面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86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