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試著改變任何人

一場疫情,改變了什麼?

當人與人不容易實際見上一面,有些原本就凝聚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,也有些原本緊繃的關係得以逐漸鬆綁,彼此隔開距離增添了美感,對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然而,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卻變得愈來愈緊張了。每天記者會的直播影片、各種標題殺人的新聞稿,還有名人臉書底下的留言區,總是充斥著各種情緒性字眼,人人急於獵巫檢舉、表達自己、憤怒地駁斥他人,但老實說,我們連自己都很難改變了,要扭轉他人心中的定見又何其容易?疫情改變了生活模式,卻難以改變腦中的思想,原本不聽勸的人會更難說服,如果我們曾經努力過,為何還要再白費力氣呢?

伴侶 愛情 吵架 和好
伴侶 愛情 吵架 和好

台大社會系教授孫中興曾說:

「我們都知道人會死,但不知道何時會死。同樣地,所有感情都會結束,無論你喜不喜歡,沒有選擇的餘地。」

有些感情的結束,是因為對方生命的結束,有些則是因為兩人感情的結束;有些關係雖然不存在了,卻仍在記憶中一直持續著。真正的結束,其實並不僅限於「兩個人不在一起」,而是因為「記憶中的結束」。

當一個人不再被任何人記住,這段感情才算是真正消失了。所以,無論一段感情是否成功、不管兩人後來有沒有在一起,只要曾經愛過,就值得我們感謝,而不需要擔心它的結束,「因為它一定會結束。」關於愛情,孫中興給出了一個聽來十分荒謬的建議:

「我認為談戀愛之初,你就應該想到分手。」

同理可證,在友情熾熱時我們應該想到有一天會疏遠,在婚姻裡我們也應該想到有一天會離婚,在活著的時候,也應該想到有一天會死亡——既然這個結果最終都會到來,何不在美好的時候盡情享受美好、在應該停損的時候設法停損,在還有能力的時候,好好累積值得珍惜的回憶呢?

既然某些痛苦無法改變,我們不如就把心力花在更值得的事物上,例如思考眼下這個難關,是否暗示著一線光明?例如表面上看似爭執,是否蘊含著溝通的可能性?只要雙方的目標一致,就應該坦白表達內心的感受,而非將時間浪擲在冷戰之上,因為爭出輸贏一點好處也沒有。只要你們仍在這段關係裡(再加上疫情肆虐而必須面對彼此的當下),即使吵贏了對方又如何?

我一直都相信:每一次吵架,應該都是為了和好。如果不是為了和好,那不如就別吵了,對吧?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