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多數人買房都得向銀行貸款,在「預算」和「實力」之間取得平衡是選房第一要務。當兩房以上的物件讓負擔有些沈重,若買坪數不大的套房,又很難拿到漂亮的貸款成數,究竟該怎麼辦才好?也許「雙套房」是一個好選擇!

「雙套房」擁有雙衛浴、雙人套房的獨立配置,一次購入還可兼顧長輩同住、親友留宿,讓居住者保有各自的隱私與空間,因此近年成為市場新寵;不僅如此,一次購入兩戶,兩戶享有各自獨立出入口,買方可選擇自住一戶、出租一戶,如此增加使用彈性,也能解決傳統單套房難以貸款的問題,這樣的產品兼具自住與投資價值,實在頗有吸引力!
本週又來到「羅姐聊青埔」單元,立萍特別精選青埔區內的三張雙套房格局圖,請羅姐逐一分析,也歡迎你一起來點評!



無論你是買房新手還是投資老司機,相信這集都可以為你打開雙套房格局的新視野!
📢 看完影片或聽完節目後,歡迎在留言區分享:這三間雙套房格局~你最喜歡哪一間?為什麼?
若想進一步賞屋瞭解細節,也歡迎透過官方帳號私訊立萍唷!
延伸欣賞
–(博客來)羅姐談好房:行家引路x竅門破解x實戰入局 購屋自住私房秘笈
本集節目文字導讀版(AI主力整理)
「立萍剛剛用了『夢幻』兩個字,我坦白說,連我都覺得有點夢幻。」一開場,羅姐就語帶好奇地揭開本集主題:青埔有一種特別的房型,一戶門牌,卻擁有兩套獨立空間。
這並非傳統分租套房的變形版,而是建商在設計初期就規劃的「一戶兩房」格局,例如「宜誠世界極」、「尊騰音悅廳」,甚至到更進階的「玖都捷座」,都出現這樣的設計。這些案子大多一次出售兩套空間,讓買家可以一邊自住、一邊收租。
一般而言,低於15坪(含公設)的小坪數住宅的貸款成數通常較低,僅能貸到總價的5~6成,部分銀行可能不承作,或是乾脆將房貸利率提高。因此,「將兩間打包販售」也算是建商為了迎合市場而有的巧思,不僅讓買方可順利取得貸款,也讓產品更容易在市場上流動。
從學生市場到上班族的偏好轉變
羅姐點出,一開始這類格局多半圍繞在大專院校周邊,原型來自於老透天改裝套房,針對學生租屋。但隨著租客結構改變,學生和上班族越來越偏好新穎、有管理、有公設的大樓住宅,傳統的分租套房漸漸退場。
以「宜誠世界極」為例,一戶進門後分成兩間小套房,每間月租約在15,000~20,000元間,採光、格局略有差異,但勝在新穎與便利。立萍親自帶看過,也曾與屋主交流租屋狀況:「這樣的房型很好租,很快就滿了,因為距離高鐵站近,上班族有剛需。」
關鍵在於:新大樓提供了舊公寓所沒有的便利,包括垃圾定點收集、代收包裹、下樓就能拿外賣。可見對年輕族群來說,為了生活品質,花多一點租金也值得。
雙套房鏡射型格局的另一種可能
另一個案子「尊騰音悅廳」,則是完全對稱、沒有共用玄關的設計。「你買下這一戶,等於是買了兩個獨立套房。」羅姐分析,這樣的設計不只方便出租,也保有極高的自主權與隱私性,未來若要自住或改為工作室使用都很彈性。
最夢幻的設計:家庭與工作室的完美分區
本集最特別的一案,莫過於「玖都捷座2房+1房」。它看似兩戶分開的產品,但實際上僅有一組門牌,兩套空間卻完全獨立,非常適合「一家人住兩邊」的家庭型買方。「小孩住有挑高閣樓的那邊,大人用另一間作為工作室。」羅姐指出,兩個房子互不打擾,又各自擁有獨立空間,實在是相當夢幻的格局!
儘管「玖都捷座2房+1房」的設計在市場上仍屬少見,但其背後反映的,是現代家庭對空間彈性的期待,尤其對講求生活自主與創造力的人來說,這樣的組合格局比起一間制式大宅,更能貼近真實生活所需。
結語:未來的住宅設計,帶來更多美好與自由
一戶兩房,不只是一種空間配置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實驗。它可能是投資客的工具,也可能是年輕族群的過渡選擇,對某些人來說,更是自住與自我實現的場域。
未來,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這樣的設計出現在非傳統學區、甚至重劃區的新案中。重點不只是居住空間的大小,而是居住環境如何佈局。你喜歡哪個物件呢?請來留言交流!「青埔夢想家」將持續追蹤這類新格局的市場反應,為你提供第一手的房市觀察,歡迎持續收聽!
本文Podcast好聽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