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需要多少時間?」

「你需要多少時間?」

總是這樣的。彷彿總是在知名人士猝逝時,某種疾病才突然變得特別需要防範;總是在自己或家人陷入健康風暴時,才驚覺善待身體的重要性。接著,總是感嘆自己不夠活在當下,懊悔曾經做過的事、遺憾不曾做過的事,順便焦慮還沒完成的事——總是忙著感傷,忙著感觸,但依舊不在當下。

然後,再次匆匆遁入忙碌的生活節奏,直到又有名人猝逝、自己或家人陷入健康風暴時,又開始短暫的喟嘆。

這支陳永儀的TED演講,我已經看過不下十次,她分享自己在急診室的觀察和婚姻諮商的經驗,告訴我們「如何不讓人生留下遺憾」。結論很簡單:

「或許,我們無法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成『最後一天』,但如果能夠落實『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優先順位』,我們可能可以做到,把生命中的最後一天,當成平凡的一天來過。」

時間之流不斷地往前推進,從未為誰真正停留,儘管每分每秒都有一部分的自己走向死亡,但要「活在當下」卻是再簡單不過。理解自己的天賦,實踐自己的熱情,覺察自己的情緒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持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;想搏一把就去拼,想體驗就採取行動,想休息就暫時慢下腳步,想表白就勇敢開口,想離開就不要蹉跎。

就像大S說的,她的感情轟轟烈烈,結束時也可以斬釘截鐵。
就像大S說的,她的感情轟轟烈烈,結束時也可以斬釘截鐵。

活到這個歲數,身邊有愈來愈多人以各種原因相繼離去,我真正關心的人變得很少,金錢物質早已不是生活標配,也開始沒那麼在乎某些枝微末節的評價。就像大S說的,她的感情轟轟烈烈,結束時也可以斬釘截鐵,友誼如此、戀愛如此、婚姻如此、工作如此,整個人生都是如此。

所以,千萬別再說「要不是____,我才不會____」或是「早知道____,我就可以____」,甚至「都是因為____,否則我早就_____」。若想要不受困於某種泥淖,就儘早將這些句型從人生裡刪除吧!生命究竟該怎麼燃燒,從來就該由自己決定,也不該由某個別人為你的決定負責。

我深深相信,只要清楚自己的每一個決定,那麼無論你我的生命以何種形式告終,即使難免引動巨大的悲傷,也終將不讓人生留下遺憾。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79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