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婚生子是一種生活方式,不婚不生當然也是

「不婚也是種極簡主義。不覺得嗎?」

昨天有一位網友在極簡社團貼了這句話,造成極大的迴響,也引發我的各種思考。

要不要結婚?要不要生孩子?生孩子的話要生幾個?這些都是人生選項,而每個選項都是中性的,無關正確與否,更沒有好壞之分。即使已經結了婚、生了孩子,我們也應該要有能力選擇經營怎樣的人際關係,因為每個人都是有選擇的。

有些人閒閒沒事幹,特別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,對方若不照著自己的期望度日,他們就認為那不算是理想生活。叨念碎嘴的時候,他們總愛在話中夾雜著「我以前都是怎樣怎樣」、「你這樣很不孝」、「怎麼都跟別人不一樣」、「等你老了就知道」、「小孩沒有手足很可憐」,最後再來一句「我是為你好」,畢生都在致力於一件事,就是將自己的價值觀硬套在別人身上。

《情緒勒索》周慕姿著
《情緒勒索》周慕姿著

這些話宛如永遠不會放鬆的緊箍咒,讓許多人心中充滿了內疚與壓力,好似不照著這所謂普世的社會準則過日子,就不是正確的,更不是值得被愛的。我曾經長達十幾年,被這類句子嚴重打擊自我價值,直到有一天發現這就是「情緒勒索」——我抱著周慕姿的《情緒勒索》泣不成聲,雖然哭過之後感到無限安慰,明白了承擔壓力並不是我的義務,卻始終無法跳脫那個言語攻防的迴圈。

後來,我陸續接觸了陳永儀、蔡康永對於「情緒勒索」的見解,才看見一種超脫情緒勒索的自由與豁達。

什麼是勒索?根據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,勒索是「用威脅或暴力等非法手段強行索取他人財物」,被勒索的人因為承受不了威脅和暴力,只好交出財物來讓對方掠奪。然而,人生終究是自己的,為什麼我們面對那些欠缺同理心的要求時,非得在原地束手就擒,乖乖地被勒索不可呢?

蔡康永說,許多人聽到「情緒勒索」四個字都會感覺如釋重負,從此放棄抵抗、拒絕溝通,打算永遠做個受害者,但是

「情緒勒索,重點從來就不是別人怎麼勒索你,而是你怎麼面對自己。」

當別人用世俗的價值觀質疑你「為什麼不結婚」、「怎麼可以不生小孩」、「獨生子女沒有手足好可憐」、「怎麼可以這麼自私」時,我們應該要強健心理素質,讓自己有能力去面對那些質疑,因為人類雖然是社會的群居動物,同時也都是獨立的個體——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控制任何人該怎麼生活,也沒有任何人有義務,必須滿足任何人的期待。

各過各的人生去吧

在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小說《安娜.卡列尼娜》裡,有一句這樣的開場白:

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」

有些人結了婚發現苗頭不對,不願溝通也不敢離婚,只為了維繫表面看似幸福的婚姻狀態,這樣真的好嗎?有些人自己明明不想生,卻為了迎合某種價值觀而孕育下一代,從此陷入無限的憂鬱和自我否定,這樣又真的對嗎?

於是我總算理解了:那些人可以選擇碎嘴,我們當然也可以選擇微笑以對。等我們老到一個身邊所有人都念不動的時候,就可以進入無敵狀態了。

結婚生子是一種生活方式,不婚不生當然也是,我們可以選擇和喜歡的人一起生活,也可以選擇讓人際極簡,只和至親摯友共度餘生。因為既然無法討好全世界,那麼重點就不是為了滿足誰,而是要全心全意地擁抱自己,那就是無悔的人生。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