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不到這一點,你的體貼就絕不是體貼

多年前,我任職於某家網路公司,主管指派我負責帶一位新進員工A教育訓練。她才到職沒多久,就得跟著我一起到外縣市出差,當天滿滿的行程讓我們必須早出晚歸,拖著疲憊腳步走出桃園火車站的票閘口,天已經黑了。

如果是現在的我碰到這個狀況,絕對是一出票口就直接揮手道別,恨不得立即切換為獨處模式,一秒鐘都不想跟同事多相處;但當時年輕天真如我,心中緊緊繫著一項不能放棄的公司福利。

你居然敢這麼做

我轉過身,誠懇地對A說:「我們今天這樣算是加班,公司提供誤餐費,所以等一下可以去買晚餐再回家。」

A是一個稍長我幾歲的女孩,她客氣地回答:「不用了,我不餓。」(白話文:我要回家。)

只是,熱情兼白目的黃立萍怎麼可能聽得懂弦外之音呢?當時我日文學沒幾年,哪懂什麼閱讀空氣,只是一個勁兒地想要照顧後輩,想說出差都這麼累了,怎能放過公司免費招待(雖僅價值150元)的晚餐咧?於是,我十分積極展現了自己的「體貼」,硬是帶她走進百貨公司。

現在想來,我們在美食街等待廚師把炒麵裝進便當盒的那幾分鐘,還真是無比漫長。

過沒兩天她離職了,一句道別的話也沒有。據說是因為工作不習慣、環境不適應,但我常在午夜夢迴時憶起這段往事,或許我也有一部份的責任。

幾年後,我轉職成為日文老師,在一群日本人身邊工作,同時面對一大堆日本學生,充份見識到大和民族的細膩(你可以說是想太多),以及不滿意現狀時的過分客氣(或者是委屈自己),才知道他們所謂的「體貼」,就是盡可能不給他人帶來任何困擾——更精準地說,無論那份體貼有多麼善良,只要會給對方帶來困擾,就絕對稱不上是體貼。縱使是收到一份薄禮,收禮人也要慎重地對送禮人說上一句「すみません(不好意思)」,不僅是為了感謝,也用以表達歉意。

「讓你費心了,我很抱歉。」

後來結了婚、生了孩子,我的日文課相對減少,轉為以翻譯、採訪這類在家接案工作的形式,雖然身邊少了日本人,但我始終懷著這樣的心情在職場上打滾。

「抱歉,冒昧來信。」

「我們有一個***,想要請您@@@。」

「不知%%%這段時間是否方便呢?」

「若您方便,期待您在◯◯◯之前撥冗回覆。」

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如此,但至少,我永遠不忘這樣要求自己。

身為一介揮汗筆耕、有栽種才有收穫的接案者,生活當然不可能一秒鐘幾十萬上下,這份工作往往不分平日假日,更別說我總是必須在育兒地獄裡夾縫求生存。就算那段躲在廚房裡打字翻譯、耳朵還得忍受孩子哭鬧的苦日子已經過去,我仍舊忘不了在中壢親子館看著幼兒玩玩具、一邊還得分神用電訪採訪醫師的那個早晨——分分秒秒對我來說,絕對是彌足珍貴。

因為深刻理解時間的寶貴,所以無論是雜誌、報刊或Podcast,當我要對受訪者提出邀約,開場白必然少不了基本禮儀。畢竟要請人家撥冗接受專訪或參與任何活動,不要臨時約、盡可能提早講,本該是每個社會人士都要具備的常識。如果不知道「體貼」是什麼意思,請容我引用《教育部國語辭典》網站的搜尋結果來分享:

「關懷、體諒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使對方感到舒適滿意。」

是的,人類是社會群體動物,但無論如何,我並不樂見自己的好意給任何人帶來負擔,所以總會要求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,才能讓大家都舒適滿意。

知道什麼是閱讀空氣嗎?要是做不到這一點,那麼你的體貼,就絕對不是體貼。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57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