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如何,我們總是有選擇的

最近是創作的高峰期。大量寫作、錄音,也拍攝教學影片,為了能讓學生有效率地學習,在錄製時我花費了許多時間,常常一句話都要重講七到八次才滿意,總是擔心聲音不夠清晰、表達不夠流暢、畫面銜接不夠自然,於是反覆多次說明,結果一支20~30分鐘的影片,實際拍攝可能將近兩個小時,遑論剪輯、加音效之類後製的時間。

突然,我有了某種領悟。許多時候我們為了拿到最「完美」的成果,往往必須揚棄那些不夠好的、不需要的、不喜歡的,大刀闊斧將它們刪除,但實際上那些「失敗」片段仍舊存在,只是根本不會有人看見。就像用Photoshop後製圖片時,每一個圖層都各司其職,用Audition剪輯音檔時,每一段素材也都有屬於它的功能,用剪映製作短影音時更是如此——但看不見、聽不到,並不代表不存在。

2025三月抽到的神諭卡:買賣、表面功夫、來自某個人的幫助
2025三月抽到的神諭卡:買賣、表面功夫、來自某個人的幫助

凡發生過的,無論是否放進記憶的盒子裡收妥,它們都曾經真切地存在。

然而,所有的不愉快,我們永遠都可以選擇該如何面對;所有的不理解,我們也永遠可以選擇該如何處理。你當然可以憤怒、懊惱、悔恨、反擊,當然也可以一笑置之、輕快地忽略,或是直接降低它們的透明度,甚至使用其他更重要的素材覆蓋上去,這些都是解方。無論如何,我們總是有選擇的。

擁抱一切來到生命長河裡的人事物,在當下看似不舒適的,事後回顧絕對都是可貴的禮物。因為我堅信:改變感受就能改變命運,重要的永遠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,而是你選擇做出怎樣的反應。

思考到這裡,我發現自己的生命影片節奏似乎可以更加平靜而自在了,因為我有所選擇。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9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