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該幫助「無家者」回家,還是和貧窮文化好好相處?

走在台北街頭,你偶爾會看見一些派報、為房地產建案舉牌的人,他們看起來並非典型雇用者,即使颳風下雨、豔陽高照也必須認份上工;沒有工作的時候,他們多半在公園、地下街或車站大廳歇腳,靠著牆攤開紙板就成了一張床。這些人來到街頭的理由可能有千百種,但唯一相同的是:他們都是「無家者」

或許你心裡好奇:

「他們為什麼沒有家?」

「為什麼他們不回家,又為什麼不乾脆在外面找個家?」

或許你也想質疑:

「那些人好手好腳,幹嘛不去找個正常工作?」

「明明租屋也不貴,為何要選擇在路邊睡覺?」

然而,或許你並不知道,他們也曾經捲起衣袖、邁開步伐,打算為生活好好拼搏一場,卻因為工作不順心、生活不如意、和家人發生爭執⋯⋯種種因素讓他們自願或被迫離家流浪,最終露宿街頭。

他們經濟匱乏、謀職艱困,無法正常繳納勞健保,當然不可能穩定就醫,要找個能夠安睡的住所更是難上加難。他們彼此之間可能有交流,也可能互不往來,終其一生獨來獨往,就這樣和社福組織、派工單位自然形成了一個「貧窮生態圈」。

在這通膨持續升溫的年代,即使相對富足的中產階級也感覺生活大不易,而我們究竟該幫助無家者「回家」,還是該試著親近他們、理解他們,給予他們所需的適當資源,同時學習和貧窮文化好好相處?

我們該幫助「無家者」回家,還是和貧窮文化好好相處?
我們該幫助「無家者」回家,還是和貧窮文化好好相處?

「夫妻純聊天」萬分榮幸,邀請到曾獲廣播金鐘獎、卓越新聞獎、社會光明面報導獎的國立教育廣播電臺《大耳朵探險家》、《城市的光影》主持人—黃柏諺 來到節目現場,為你揭開「無家者」的神秘面紗。柏諺年紀未滿三十,就已長期蹲點觀察社會底層,他將在這集節目中用細膩暖心的口吻暢談「貧窮」的定義,以及「無家者」的生活百態

聽完柏諺的分享,相信你將對「無家者」徹底改觀,原來那看似治安死角或犯罪溫床的台北車站大廳、艋舺公園,其實藏匿著無數心酸無奈的人生故事,以及你無法想像的人間溫暖。

誠摯邀請你收聽本集節目,也推薦給更多需要瞭解「無家者」的朋友!

【關於本集節目即興曲】(冠豪撰寫)

「A Beautiful Place」這首曲子對我來說意義重大,因為這是我首次嘗試寫「可以唱的歌曲」。當時為了參加由「春暉專案」舉辦的創作比賽,希望關懷如愛滋病患者、家暴受害者等社會邊緣人,我和高一班上的同學合作填詞、錄音,完成了這首歌曲。

雖然 「A Beautiful Place」最後沒有得名,卻留下極為美好的回憶,因為它不僅成為我們班的班歌,也為我自己跨出音樂創作的一大步。邀請你每當悲傷、迷失自我時,可以聆聽、哼唱這首溫暖簡單的旋律,找回屬於自己的「Beautiful Place」!

社群分享
黃 立萍
黃 立萍

Podcast「夫妻純聊天」「日文情境小劇場」「青埔夢想家」節目主持人,資歷十五年以上的日文老師、自由工作者。譯作累積數十本,訪過對象超過三百位。細數過往,「文字.譯術」是這些經歷的交會點,也是我深耕多年、最擅長也最熱愛的專業領域。現斜槓擔任不動產營業員,專營大桃園青埔地區。

文章: 224

1 則留言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